小儿四维钙干混悬剂(泉州恒达)

Pediatric Four Vitamins Calcium for Suspension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成份

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成分为每克含维生素 B1 2 毫克,维生素 B2 0.1 毫克,维生素 C 2.5 毫克,维生素 D2 70 单位、葡萄糖酸钙 150 毫克、葡萄糖 150 毫克、辅料为蔗糖。

规格

每袋装 3 克

适应症

用于小儿骨骼发育不全、出齿迟缓等缺钙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 2~3 克,一日 3 次。

禁忌

  1. 高钙血症、高钙尿症患者禁用。
  2. 含钙肾结石或有肾结石病史患者禁用。
  3. 类肉瘤病(可加重高钙血症)患者禁用。
  4. 维生素 D 增多症患者禁用。
  5. 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患者禁用。
  6. 糖尿病患者慎用。

注意事项

  1. 对诊断的干扰:长期或大剂量应用钙剂可致血清磷浓度减低。
  2. 慢性腹泻或冐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者慎用(钙的吸收较差,而肠道排钙增多,此时对钙剂的需要量增加)。
  3. 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肾脏对钙排泄减少注意高钙血症)。
  4. 心室颐动者慎用。
  5. 长期大量用药应定期测血清钙浓度、尿钙排泄量;血清钾、镁、磷浓度;血压及心电图。
  6. 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期间慎用。
  7. 大剤量应用维生素 B1 时,測定血清茶碱浓度可受到干扰,测定尿酸浓度可呈假性增高,尿胆原可呈假阳性。
  8. 维生素 B2 对诊断的干抗:尿中荧光测定儿茶酚胺浓度可昰现假性增高,尿胆原测定可呈假阳性。
  9. 治疗低钙血症前,应先控制血清磷的浓度,并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除非遵医嘱,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 D 制剂。血液透析时可用碳酸铝或氢氧化铝凝胶控制血磷浓度,维生素 D 疗程中磷的吸收增多,铝制剂的用量可以酌增。
  10. 由于个体差异,维生素 D 用量应依据临床反应调整。
  11. 维生素 D 对诊断的干扰:维生素 D 可促使血清磷酸酶浓度降低,血清钙、胆固醇、磷酸盐和镁的浓度可能升高,尿液內钙和磷酸盐的浓度亦增高。
  12. 下列情況应慎用维生素 D: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高磷血症(可引起钙质转移);对维生素 D 高度敏感及肾功能不全(肾性佝偻病患者维生素 D 的需要量减少,婴儿可因此引起特发性高钙血症);非肾脏病用维生素 D 治疗时,如患者对维生素 D 异常敏感,也可产生肾脏毒性。
  13. 服用含维生素 D 制剂疗程中应注意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血清碱性磷酸晦、血磷、24 小时尿钙、尿钙与肌酐的比值、血钙(用治疗量维生素 D 时应定期作监测,维持血钙浓度 2. 00-2. 50 mmol/L、以及骨 X 线检查等)。
  14. 对诊断的干扰:大量服用维生素 C 将影响以下诊断性试验的结果。

    (1)大便隐血可致假阳性。

    (2)能干扰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血清转氨酶浓度的自动分析结果。
    (3)尿糖(硫酸铜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均可致假阳性。

    (4)尿中草酸盐、尿酸盐和半胱氨酸等浓度增高。

    (5)血清胆红素浓度上升。

    (6)尿 PH 下降。

  15. 下列情况应慎用维生素 C

    (1)半胱氨酸尿症。

    (2)痛风。

    (3)高草酸盐尿症。

    (4)草酸盐沉积症。

    (5)尿酸盐性肾结石。

    (6)糖尿病(因维生素 C 可能干扰血糖定量)。

    (7)葡萄糖-一 6-磷酸脱氢晦缺乏症(可引起溶血性筼血)。

    (8)血色病。

    (9)铁粒幼细胞性筼血或地中海筼血。

    (10)镰形红细胞筼血。

  16. 维生素 C 大量长期服用后,宜逐渐减量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后产生停药后坏血病。

药理作用

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热量来源之一,每 1 克葡萄糖可产生 16、7KJ(4 大卡)热能,故被用来补充热量,治疗低血糖症。它在体内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同时供给热量。或以糖原形式储存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钙离子是维持神经,肌肉和骨骼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能促进骨骼与牙齿的钙化形成。对维持正常的心、肾、肺和凝血功能,以及细胞和毛细血管通透性也起重要作用,另外,钙还参与调节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分泌和贮存,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以及氨基酸的摄取和结合、维生素 B12 的吸收等。

维生素 B2 为组织呼吸的重要辅酶,并可激活维生素 B6,将色氨酸转化为烟酸,还可能与维持红细胞完整性有关。

维生素 B1 在体内形成焦磷酸硫胺,是碳水化合物代谢时所必需的辅酶,可维持心脏、神经和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维生素 B1 能抑制胆碱酯晦活性,缺之时胆碱脂酶活性增强,乙酰胆碱水解加速,致神经冲动传导障碍,影响胃肠、心肌功能。

维生素 C 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 5-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维生素 D 促进小肠黏膜刷状缘对钙的吸收及腎小管重吸收磷,提高血钙,血磷浓度,协同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促进旧骨释放磷酸钙,维持及调节血浆钙、磷正常浓度。维生素 D 促使钙沉着于新骨形成部位,使枸櫞酸盐在骨中沉积,促进骨钙化及成骨细胞功能和骨样组织成熟。维生素 D 摄入后,在肝细胞微粒体中受 25-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骨化二醇(25-OHD3),经肾近曲小管细胞 1-羟化酶系统催化,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骨化三醇[1-25-(OH)2D3]。

药代动力学

葡萄糖口服吸收迅速,进入人体后被组织利用,也可转化成糖原和脂肪贮存。一般正常人体每分钟利用葡萄糖的能力为 6 mg/kg。

正常时口服钙剂 1/5-1/3 被小肠吸收,维生素 D 和碱性环境促进钙的吸收,食物中的纤维素和植物酸则減少钙的吸收。当机体存在钙缺之或饮食中钙含量低时,钙的吸收增加。钙的血浆蛋白质结合率约 45%。口服钙剂 80%自粪便排泄,其中主要为未吸收的钙,20%自肾脏排池其排泄量与肾功能及骨钙含量有关。

维生素 B 口服在胃肠道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肝内代谢,经肾排泄。

维生素 C 经胃肠道吸收,主要在空肠。蛋白结合率低。以腺体组织、白细胞、肝、眼球晶体中含量较高。人体摄入维生素 C 每日推荐需要量时,体内约贮存 1500 毫克,如每日摄入 200 毫克维生素 C 时,体内贮量约 2500 毫克。肝内代谢,极少量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大于 14 ug/ml 时,尿内排出量增多。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维生素 D 由小肠吸收,维生素 D2 吸收需胆盐与特殊一球蛋白结合后转运到身体其他部位,贮存于肝和脂肪。维生素 D2 的代谢,活化首先通过肝脏,其次为肾脏。t/2 为 19-48 小时,作用开始时间 12-24 小时,治疗效应需 10-14 天,作用持续时间,最长 6 个月,重复剂量有累积作用。骨化二醇代谢活化于肾脏,骨化三醇不需要代谢活化,部分降解于肾脏。

生产企业

福建省泉州恒达制药有限公司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