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内在动机

什么是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是指个体因某一活动本身有趣或令人愉快而做出某一行为。当我们发现做某些事情非常开心,有兴趣的时候,我们这时候通常指的是我们有内在动机。当我们体验内在动机的时候,行为本身就是目的。而外在动机(extirnsic motivation)则被定义为个体处于某种外在原因而做某一行为。比如我们会为了获得某种回报或者避免某种惩罚而做某事。人们的普遍共识是,相比与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更能激发人们行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更容易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更有力量和动力坚持。

根据爱德华·德西(Edward L. Deci)和理查德-瑞安 (Richard M. Ryan)提出的自我决定论,内在动机主要受自主性(autonomy)、胜任感(competence)和归属感(relatedness)三种需要影响。自主性(autonomy)就是我们自由地将经验与自我感整合到一起的需要,胜任感(competence),指的是我们控制环境的需要,归属感(relatedness)就是与他人保持相属感的需要。这三种需要是人人都先天拥有的需要,如果缺乏任意一种需要则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

如何更加了解和培养自己的内在动机,提升行动的内驱力,推荐四本书。

书1:《内在动机》

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内在动机

这本书即是自我决定论两位提出者的大众科普书籍。书中强调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并不完全是独立的,尤其是在我们幼年时,很多时候需要依靠外界动机的刺激来强化某种行为,直到我们真的在某种行为中获得乐趣。例如,一个小女孩刚开始学习自行车是为了获得爸爸的奖励,而后来体验到了速度带来的快乐之后,就更愿意骑自行车了。所以一些时候,我们的内在动机是通过外在动机不断内化而来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候为了促进某种行为而实施的奖励反而会因为降低了这种行为的内在动机而最终导致这种行为的减少。例如,小明的爸爸为了鼓励小明练习书法,每次都在小明上完书法课之后给予冰激凌奖励,而小明隔了一段时间不想吃冰激凌之后,也不愿意再去上书法课了。因为冰激凌的奖励弱化了书法本身带来的积极体验,当冰激凌带来的快乐消失时,小明也没有动力继续参加书法课了。

书2:《自控力》

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内在动机

光看这本书的副标题——斯坦福大学广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就已经能吸引很多人的目光了。无数人每天一边拖延一边自我批判,似乎人人都希望提升自控力,拿回人生的掌控权。

而这本书的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通过实践发现人们对自控的很多常识性看法都会阻碍我们去的成功。例如自控力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需要适当放松才能做到更好的自控。例如,不能抵制诱惑通常不是我们的自控力差

书3:《自我效能》

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内在动机

自主性的观念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类似,他们都关注人们在具体任务中对自身能力的认知。班杜拉认为个体与环境,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人既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又影响、形成他的社会环境。自我效能感就是人对自己的能力信念,它控制着人们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并通过它控制着人们应对所处的环境条件。所以,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动力因素。

在本书中,班杜拉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并根据这一思想对自我效能的性质、结构、来源、自我效能感在个体一生中的发展、自我效能感起作用的途径和过程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书4:《无条件养育》(修订版)

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内在动机

如果获得归属和联结将提升人们的内在动机,那么我们一生的重要精神纽带就是我们的父母了。

这本书也从营造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的角度帮助那些渴望焕发孩子对待学习和生活热情的父母们启发,同时提醒那些急功近利的父母们,避免因为过分关注外在的结果而最终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补充阅读:

《心流》

读了这四本书,你会更懂内在动机

我们生活中一定都非常羡慕很自律的人,那么这些人如果不是自控力爆棚,又是什么让他们看起来如此专注的投入看起来很繁琐和复杂的活动中去的呢?心流理论或许可以给你一个非常好的解释。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获得了一种愉悦的最优体验。

如果我们关注内部动机是希望提升行动的积极性的话,那么设定清晰而难度适度的目标以及设置及时的反馈这些行为本身就已经可以很大程度的帮助我们享受活动本身的快乐。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